Tagged: 好書推薦
-
AuthorPosts
-
-
三度救活 SONY、成功轉虧為盈
平井一夫的管理祕訣:建立「徵求歧見」的團隊
從曾經長期虧損將近 5000 億日圓,到事業版圖從電子業橫跨內容產業、硬軟體產業、AI 科技產業、汽車工業與金融服務等多元領域。眾人不看好的非主流人才平井一夫,如何帶領 SONY 轉虧為盈?他在《SONY 重生》一書分享了自己的管理體悟、經營祕訣:
賈伯斯致力追求優秀產品和服務的信念,也就是我提倡的「感動」,我認為兩者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可是,我們的經營手法和扭轉局勢的方法,有著極大的差異。
我不是有領導者魅力的人,況且我一個人的力量太有限了。
索尼要痛改前非、扭轉劣勢,必須打造出值得信賴的經營團隊。這個專業的團隊,每個人都要有不一樣的背景,以及不同的強項來互補不足。如此一來,成功扭轉劣勢的機率才會大幅提升。
這個道理是安德魯.豪斯和傑克.特雷頓告訴我的,安德魯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安迪。他們陪我一起重建索尼電腦娛樂美國分社(SCEA)。安德魯是行銷專家,加入索尼以前曾在仙台教英文,說著一口流利的日文。傑克則是銷售專家。
我本來在音樂界服務,身分也是索尼音樂的員工,根本不懂如何經營電玩事業。他們在那個領域待過,也提供我相當寶貴的經驗。例如怎麼和沃爾瑪、玩具反斗城等大型零售商打交道,這些基本知識全是傑克教我的。
不要不懂裝懂
當年我轉戰電玩產業,SCEA 幾乎處於分裂狀態,員工還會互相扯後腿。帶領這樣一家企業實在太沉重了,好在有他們幫忙,我才能老實請教自己不懂的問題。這兩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不要不懂裝懂」是我的領導哲學。現在回想起來,要不是我認識了這些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可能也不會有這種思維。
另一個我很看重的哲學,就是「尋求歧見」。顧名思義,就是者要說出自己有負起全責的決心,用行動證明這一點。否則,大家不會說出「歧見」。
再怎麼優秀的人才,也不可能完全通曉某一個行業的所有門道。即便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也可以從其他人的意見中,思考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創舉才對。
找出不會逢迎拍馬的專家為自己效力,我認為這是領導者必備的素養。因此,領導者必須建立出一種信賴關係,展現出你有傾聽歧見的雅量。同時,領導者要說出自己有負起全責的決心,用行動證明這一點。否則,大家不會說出「歧見」。
過去索尼在報紙上刊過一則求才廣告,標榜「徵求出頭鳥」。索尼就是靠著吸收各種不同的人才,才成長到如此規模。那是 1969 年刊出的廣告,正好是我在紐約住宅區第一次接觸到「歧見」的時候。所以,我無緣認識當時的索尼,但我猜索尼的求才哲學跟我的觀念是相通的。
我需要敢於提出歧見的人,而且要具備我缺乏的能力。我的經營團隊就需要那種專業的人才,而我心中也確實有中意的人選。那個人就是索尼網路通訊的社長,吉田憲一郎先生。
人才,企業最重要的資產
吉田先生比我大一歲,也比我早一年加入索尼。過去曾在索尼美國分社任職,也有在證券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服務的經驗。出井伸之先生擔任社長時,他還是社長室的室長。
我是先在音樂和電玩產業打滾,才接觸到母公司的業務。吉田先生跟我不一樣,一直都在索尼的核心事業服務。不過,辭去社長室室長的職位後,他在 2000 年自願加入索尼網路通訊(So-net)。
那家企業對整個集團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子公司,但吉田先生離開了大家心目中的「主流」業務,而且是自願的。
後來,他在 2005 年當上 So-net 的社長,同一年該公司在東證新興市場上市(之後改在東證一部上市)。換句話說,他自願加入「非主流」的業務,累積深厚的經營實力。更重要的是,他在四十多歲就有這樣的特殊經歷,算是相對較早的。
光看吉田先生的資歷,就知道他是一個跟我截然不同的專家。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我初識吉田先生時,正好兼任 SCE 和網路產品服務集團(NPSG)的副總裁。吉田先生率領的 So-net 公司,對 NPSG 而言是很重要的合作夥伴。
當時 NPSG 的經營團隊會定期聚餐,吉田先生也曾出席。每一次出席,他都會帶簡報供大家參考,主題是「考察索尼之現況」。當然,每一次的考察內容都不一樣,通常他會在乾杯之前簡單介紹內容。
吉田先生的每一份簡報,都精闢地掌握了索尼的現況,提出的對策也相當有說服力。一開始我只覺得這個人很好學,但我很快就明白,吉田先生很不簡單。
有這種感想的也不止我一個,事後我才聽說,上一任社長霍華德也很看重他的才幹,多次拜託他離開 So-net,加入索尼的經營團隊。可是,吉田先生沒有同意。畢竟當時 So-net 成了上市企業,他認為自己有責任管好那家公司吧。
2012 年 4 月,我接下霍華德的社長大位後,決定將 So-net 轉為全資子公司。So-net 是上市企業,索尼直接在市場上收購其股票。由於雙方都是上市企業,在交易完成之前必須謹慎行事,這段期間我也沒法找吉田先生詳談。
不當阿諛奉承的部下
成功轉為全資子公司後,我拜託吉田先生加入索尼的經營團隊。我記得,雙方就這個議題討論過好幾次。
「吉田先生,請你回歸索尼吧。跟我一起共組經營團隊,幫助我重振索尼好嗎?」印象中,我是用這種說法表達自己的誠意。起初,吉田先生說他需要時間考慮一下。
就算 So-net 轉為全資子公司,他還是放不下領導者的職責吧。吉田先生責任感很強,我可以理解他的想法。饒是如此,我也非請他來幫忙不可。重振索尼這份大任,絕對少不了他的幫助。
吉田先生說的某一段話,讓我確信他就是我要找的人才。
「我不會當一個阿諛奉承的部下,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沒問題吧?」
「那當然,我也希望你這麼做。」
吉田先生通曉財務知識,又有率領 So-net 的經驗,也深諳經營的門道。他不僅是一個專業人才,也具備我缺乏的能力。而前面那段對話,讓我感受到他是正直敢言的人。我也老實說出自己的感想。
「我會聆聽其他人的意見和歧見,接納跟我不一樣的見解。今後,有很多事情我們必須完成,可能也得做出艱難的決策。不過,有一點我能答應你,我一旦下決心就會貫徹到底,絕不會半途而廢,更不可能退縮。」
我直接對吉田先生表明心跡。我多次詢問吉田先生是否願意回歸索尼,有一次他說,他必須報答索尼的恩情。儘管他離開索尼,建立了 So-net 的霸業,但我看得出來,他對老東家求好心切。
吉田先生一方面拒絕霍華德的邀約,一方面對我們提出索尼的考察和改善方案,實在用心良苦。經過多次對談,我總算得到一位重要的夥伴了。那是 2013 年 12 月的事,我當上索尼社長也一年多了。
吉田先生一開始擔任執行副財務長(CFO)和首席戰略官(CSO),很快就轉為財務長。顧名思義,他就是財務負責人,但他不只負責財務,還千方百計助我完成重振大業。
最幸運的是,吉田先生還帶了他的好夥伴十時裕樹來幫忙。十時先生和石井茂先生都是索尼銀行的創業元老,而石井先生本來在山一證券服務。我和他們不太有交集,但在集團內部也聽過他們的好名聲。
十時先生後來加入 So-net,成為吉田先生的左右手,表現十分活躍。這位專家也具備我欠缺的專業和經驗。我聽說他不只是吉田先生的心腹,也敢於表達自己的歧見。換句話說,十時先生也是正直敢言的人。
2018 年,我將社長的重責大任交給吉田先生,十時先生便是他指派的財務長。這樣的人事安排,就如同我過去信任吉田先生,讓他獨攬財務大權一樣,吉田先生也對十時先生抱有同樣的期待。吉田先生器重的人才願意加入團隊,對我來說是天大的幸運。
十時先生擔任資深副總裁(SVP),負責掌管事業戰略、企業發展、企業轉型等業務,等於是重振索尼的參謀。後來還重整移動通訊事業,移動通訊也是索尼的一大隱憂。
主張不同才最好
經營團隊每半個月開一次例行會議,吉田先生會到我的辦公室,報告各項計畫的進度,同時互相交換歧見。現在回過頭來看,老實說我和吉田先生意見分歧的狀況並不多。唯獨有一次,雙方的主張真的南轅北轍,那就是美國電子事業的戰略。
三星堪稱索尼最大的競爭對手,2013 年三星和百思買合作,發展出「店中店」的合作模式。亦即在百思買的店鋪中,特地安排一塊三星的專賣區,商品展示的效果遠勝過其他的廠牌。
索尼該不該效法呢?我認為應該效法,吉田先生持反對意見。光是在百思買的店鋪內設立專賣區,就得耗費不少投資。因為只做一個小專區是沒用的,要真的做出一個店鋪中的店鋪,合乎「店中店」的概念才行。
吉田先生認為,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這麼做有太多不確定的要素。的確,這套方法能賣出多少電視和數位相機,要實際試過才知道。尤其電視事業尚在重整,2013 年也才剛過完,我們還不知道電視事業能否轉虧為盈。
我的主張是比較直覺性的。憑良心講,我認為吉田先生講得有憑有據。先說結論吧,最後我決定採用自己的做法。
當年美國的家電零售商規模越來越小,Circuit City、CompUSA、RadioShack 等家電量販店逐一倒閉,西爾斯等百貨業也面臨經營困境。「亞馬遜效應」(Amazon effect)的浪潮,衝擊到美國各大經銷龍頭。
百思買是少數的倖存者,這代表要在美國賣家電,絕對少不了這個夥伴。就算三星已經搶占先機,如果我們不投資「店中店」,百思買會認為索尼不看重他們這個通路。更進一步說,那時候索尼終於做出令人驚豔的產品了。
我以前在音樂界打滾,也深知一個道理,商品才是一家企業的招牌。工程師滿懷驕傲做出來的產品,要有店中店才能展示出最棒的一面。因為我們可以決定產品的展示位置和打光方式。
商品後方的各式線材,更是馬虎不得的重點。有些店鋪展示功夫做得很差,線材不但全都露在外面,甚至還纏在一起亂糟糟的。
設計師辛苦構思的美麗外觀,全給糟蹋了。我們應該示範給消費者看,讓他們知道商品買回家以後,怎麼擺設會更加美觀。店中店可以做到這種細節,既然我們提倡感動的理念,那麼關鍵就是要做到盡善盡美。
對索尼而言,商品等同於登台演出的藝人,必須發光發熱才行。我感謝吉田先生提出歧見,同時說出我決定執行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我保證自己一定會負起全責。
吉田先生最了不起的一點是,雙方交換完意見後,一旦討論出了結果,他就會豪不猶豫地執行到底。彼此的主張不同,才能琢磨出最恰當的答案。找到答案便不該拖延,理應盡快執行。
時刻傾聽歧見
我在管理經營團隊上有幾個大原則。首先,在議事過程中要互相交換歧見,並且要營造出一種能暢所欲言的氣息。要做到這些重要原則,有 3 大重點要時時留意。
第一、領導者要先專心聆聽別人的意見
我參加會議一向寡言,尤其會議剛開始時,我都盡量不說話。起初底下的人都以為,我是不懂電子業務才保持沉默,但我也不在意他們怎麼想。如果真的有我聽不懂的部分,我會老實說出來。
我之所以一開場不說話,主要是領導者搶先發言,其餘的人就不方便表示意見了。當然,有時候領導者不說話,現場會瀰漫一股怪異的寧靜氣氛。不要害怕那股寧靜,先醞釀出暢所欲言的氣氛才是首要之務。因此,領導者有必要保持沉默姿態
第二、要明定討論的期限
我討厭沒有結論的會議,但有些議題只討論一次不夠。遇到這種情況,要在會議上決定一個可執行的期限,讓大家在期限內討論出新進度。
第三、最後領導者要親口說出組織的方向,這也是領導者該盡的義務
方向決定好就不要左右搖擺,並且直截了當告訴大家,你會扛下所有責任。剛開始站上領導地位時,有一點要特別留意,就是親口說出「你會負責」。
說穿了,領導者的責任就是決定方向,並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你要讓大家知道,你決定要做的事情不會半途而廢。否則,沒人願意提供歧見。
責任是領導者要扛,決定好的事情不要出爾反爾,這種觀念也要灌輸給經營團隊的每一位成員。
有一次開會,好像是在我就任社長之前吧,我對新的經營團隊說道,「拜託各位,千萬不要事後諸葛,如果你們認為我說得不對,可以現在當場指正我。」所以,包含吉田先生、十時先生、今村先生、高木先生在內的經營團隊,都沒有這種亂放馬後炮的毛病。
(本文出自《SONY 重生》,三采文化出版)
好書推薦:
中文書名 – SONY 重生
外文書名 – ソニー再生 変革を成し遂げた「異端のリーダーシップ」
作者名稱 – 平井一夫
譯者名稱 – 葉廷昭
博客來購書網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6218
推薦閱讀:
裁員萬人、賣掉內部最驕傲的事業版圖!
眾人看衰的平井一夫,憑什麼救活 Sony?
2020 年 4 月,日本索尼(Sony)公布截至今年 3 月的 2020 財年合併財報,凈利潤首次超過 1 兆日圓。這個成績除了受惠疫情,以及現任執行長吉田憲一郎(Kenichiro Yoshida)的帶領,或許一部分還得歸功於 2019 年退休的前執行長平井一夫(Kazuo Hirai)在內部推動的改革。
不到 10 年前,Sony 面臨巨大困境,平井一夫在 2012 年 4 月接任執行長時,這家公司已連續 4 年虧損,2011 會計年度顯示淨虧損 4566 億日圓。當時,企業內部以及股東非常懷疑他的領導能力。平井一夫如何從不被看好,到成為讓公司起死回生的關鍵人物?
平井一夫 1984 年從國際基督教大學畢業後,同年加入「CBS/Sony」公司(現日本索尼音樂娛樂,Sony Music Entertainment),一開始從事音樂相關的業務工作,之後協助重建 Sony 的遊戲事業多年。
直到 2011 年,平井一夫被任命為執行副總裁,才參與了當時 Sony 的主要電子業務,他意識到電子事業沒有方向,當時 Sony 在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LG 電子(LG Electronics)的競爭中等同墊底,整個組織都缺乏信心,這讓他感到痛苦。
有一天,一名員工向主管介紹一款新的 Sony 電視。過程中沒有表現出幹勁,讓平井一夫很震驚。《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員工一開始就表明,沒有打敗三星與其他競爭對手的意願。儘管有主管認為他的措辭有問題,但員工依舊繼續敷衍地講下去。
平井一夫執掌 Sony 時,電視事業已連續 8 年虧損。雖然 Sony 過去推出一系列讓消費者驚豔的產品,但很明顯,昔日榮光早已不在。而員工缺乏信心的行為,其實只是反映出公司內部文化已經習慣「輸」,而不是贏過別人。
但平井一夫並未就此一股腦苛責員工,他選擇認真聽取員工意見,理解對方的想法,這才發現,尤其是年輕的員工,其實都是帶著自豪的心情加入 Sony,只是覺得意見無法被公司理解,就算有想法,上級主管也是當成耳邊風,才會變得灰心喪志。
「我發現 Sony 仍然很有價值。」平井一夫認為,如果要重振公司,必須改善 Sony 重視的電子業務。
結果他決定先出售 Sony 在紐約的美國總部,「美國子公司堅決反對出售,但我告訴他們要立刻出售,以此表達我的決心。」接下來,Sony 開始一系列改革,包括出售化學品、電池、個人電腦的事業,並裁減約 1 萬個職位,目的是消減公司的成本。
不讓 Sony 活在過去的掌聲中!強悍作風一度引發老員工反彈
然而,平井一夫大動作展現出改革 Sony 的決心,並沒有獲得某些資深員工的認同。當 Sony 於 2014 年宣布出售曾讓公司占有強大市場地位的 Vaio PC 業務,平井一夫收到 Sony 老臣、第一任財務長伊庭保(Tamotsu Iba)的書面「建議」。
「簡單來說,那些提議就是說『昔日的時光更好』或是『管理階層輕視電子業務,是無法接受的』,還有一項提議要求管理階層下台,包括我。」但平井一夫沒有理會對方的要求。
平井一夫聽取了退休人員的建議,希望 Sony 能重回過去因為電子事業而受到世界讚譽的時代。事實上,他無意否認 Sony 過往成就,但當時他認為,這些想法都是「懷舊之情」,Sony 若想要活下去,不能再將自身定位為「那個生產隨身聽 Walkman 的公司」。
平井一夫上任之初,外界視他為「電子事業的菜鳥」,認定他無法帶領公司。他則持續思考 Sony 的重組計畫。當時在他眼中,Sony 沒有任何使命、價值或願景,也不清楚到底想成為怎樣的公司,「電子、遊戲、電影、音樂與其他單位都脫節了,只是各自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他認為有必要重新定義這些單位為何存在,以及如何生存。
他走訪 Sony 在世界各地的工廠、研究與研發中心,聆聽人們的意見,偶然意會到日語中的「kando」(代表「深深感動」的意思)一詞。
事實上,Sony 成立之初,共同創辦人井深大(Ibuka Masaru)的願景就是創造出讓人們驚呼的產品,期許工廠內部能有自由、開放的思想,工程師能夠將技術提升到最高標準。
平井一夫相信,他可以重新詮釋創辦人賦予 Sony 的精神。他將 Sony 的使命解釋為:製造充滿「kando」產品的公司。其中做法包括,在電視事業中,Sony 放棄每年銷售 4000 萬台的目標,改為追求質量勝過數量,喚起消費者的感情。
平井一夫最樂見的事之一:繼任者不當好好先生
2018 年 4 月,平井一夫將總裁與執行長的職責移交給原為財務長的吉田憲一郎。據悉吉田憲一郎接下工作時告訴平井一夫,「我不會做一個好好先生(yes-man),而是將說出我認為該說的話。」平井一夫說,這就是他所希望的。
一直以來,平井一夫的管理哲學就是 「徵求與我不同的意見」。事實上,他從小就喜歡提出問題,從國外回到日本後,當他舉手發問時,老師還曾說:「這是日本,不是美國。」
平井一夫在 2019 年正式卸下董事長一職,離開 Sony,結束 35 年的職涯。如今 3 年過去,吉田憲一郎繼續為公司注入「kando」的意義,他試圖將電子、電影、音樂、遊戲與其他業務互相串聯,發揮最大的價值。
推薦閱讀:
-
-
AuthorPosts
-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