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陳淯:PDCA,我個人的淺見,PD 是專案規劃與執行的能力,CA 是問題分析與決策的能力,做一個專業經理人真是太難了。
Wendy: 這個分類很棒,也讓我解惑,為什麼有的人 PD 做得很好,CA 就卡住。有的人做不出 PD,但 CA 可以做很好。
貓:因為代入感~~。CA 需把自己當成觀察者,PD 須把自己當成執行者。CA 我覺得難在需要維持中立跟足夠的案例累積(這也是顧問的價值所在)
郭銘晟:這個分類,個人在公元 2000 年之時所經歷實踐的方針管理中,方向沒錯,但在細節執行上恐怕很難用如此一刀二分的方式來區分,也很難一言兩語說明清楚,只能夠簡單用一句話來提示,PDCA 各項之中均有自己的小小/內部的 PDCA,如何靈活運用,只能夠說,努力確實地/腳踏實地去按步就班抓住細節落實,就會掌握訣竅。
藍陳淯:當然,如郭兄說的,PDCA 每項都有各自的 PDCA,而且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法,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
張子云:有run過方針或是專案管理的,對PDCA管理循環的體會會很深刻的。以下是半年前和朋友討論孫子兵法與管理學之應用時,分享的心得,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
孫子兵法《虛實篇》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確實也是 PDCA 管理循環法則的一種,而其實 PDCA 管理循環是一種連環套的 PDCA,也就是在 PDCA 四個階段裡,Plan 也會歷經 PDCA 四個循環,Do 也會歷經 PDCA 循環……。
【策之、作之、形之、角之】這四種做法已經是在戰場(市場)上去進行"探、研究"的行為了,是"市場研究、新產品開發調查評估"的其中"試作、試探"的階段,是 Do 這一階段的 PDCA 管理循環,而知"得失之計、動靜之理、死生之地、有餘不足"則是 Check 評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