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人力資源論壇 職場 – 職涯 – 工作人生 好書推薦:文化地圖 – 掌握「文化量表」成為國際化人才 – Erin Meyer 博士

Viewing 0 reply threads
  • Author
    Posts
    • HR Max
      Participant
      Post count: 73

      何謂「高情境語言」、「低情境語言」 – 國際化人才必備
      文:艾琳・梅爾(Erin Meyer)

      文化地圖:掌握「文化量表」讓自己成為國際化人才

      語言與歷史的交互作用

      一個文化所使用的語言,正反映了這個文化的溝通風格。

      舉例來說,日語與印地語(北印度語 Hindi,新德里就是使用這個語言)都是高情境語言,相較之下都有較高比例的文字擁有多重涵義,端視使用方式與時機來決定如何解釋。

      譬如在日文中的「足」字 ashi),同時有「腿」與「腳」的意思,視它的前後文關係決定採用哪個解釋。

      日本語還有數不清的「同音異義」字,英文卻只有一些(比如 dear 與 deer)。

      在印地語中, kal 這個字同時意謂著「明天」與「昨天」,解讀前你必須聽完整個句子,了解這個字是被用在怎樣的語句脈絡裡。

      基於這個原因,講日語或印地語時,你必須具有「閱讀空氣」的能力,才能理解訊息。

       

      英文與法文的語境

      我工作時會使用英文與法文,法文是種遠較英文高情境的語言。

      首先來看,

      英文字的數量為法文的七倍(五十萬字對七萬字),這說明『法文』較『英文』更高程度依賴情境線索,以解決語意不明確的問題。

      許多法文字都具有多重涵義,譬如 ennuyé 既有「無聊」也有「煩擾」的意思,端看它被用在怎樣的前後文關係裡 – 這也表示,

      聽者必須負責辨別講者的意圖。

      法文中包含了大量成語典故,這更是說明了它是種高情境溝通語言。(中文也是)

      譬如 sous-entendu,字面上的意思是「言下之意」。使用這個字時,基本上就意謂著在「沒說什麼」的情況下「說了什麼」。

      好比說一個男人告訴他的太太:「你買的太妃冰淇淋卡路里很高」,這時他的「言下之意」可能是「你的體重增加了些,所以別吃冰淇淋了吧。」他沒有直接說太太變胖了,但是當她伸手抓鞋準備扔他時,他就知道太太已聽出了他的「言下之意」。

      有一次我問一位正在抱怨團隊領導人不適任的法國客戶,是否曾將這個問題向他的上司反映。客戶回答:「呃,有,不過我是用 sous-entendu,我表達得很清楚,只要他留意就會發現。」

      同樣的用詞在西班牙語(sobrentendido)與葡萄牙語(subentendido)也有,雖然較不常見,卻也都是同樣的用法。

      還有個類似的法文用語。以 deuxième degré(字面的意思是「第二層」)的形式來說點什麼。

      我也許明白表達了一件事(這是第一層訊息),但是這段話還有個沒說出口的潛台詞,也就是第二層含義。

       

      第二層訊息

      法國文學的特色在於他們會使用第二層訊息。

      我想到一位十七世紀的作家尚・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從第一層訊息來看,他寫的只是兒童故事,但如果了解了故事撰寫時的當代環境背景,你也許就能捕捉到他的第二層訊息 – 這是寫給成年人看的政治訊息。

      譬如,拉封丹那個著名的「蚱蜢與螞蟻」的寓言,故事裡傳揚螞蟻的正直品性 – 節約以備不時之需是件很重要的事,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明白。

      但只有同輩的老於世故的成年讀者,才能看出拉封丹的第二層訊息 – 法王路易十四為了供水給凡爾賽宮噴泉,花費鉅資將厄爾河改道,這件事情應該立刻停止。

      在法國,擅長溝通的企業人每天都用得著第二層訊息。在進行簡報的時候,經理也許會提起某件事,每個人都能理解他表面的意思。

      但是與他具有某些共通環境背景的人,則可能會同時接收到第二層訊息, 那才是他真正想要傳達的意思。

      相較於源自拉丁語的「拉丁系」語言(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 英語是較為低情境的語言;

      但是拉丁語系與大部分亞洲的語言比起來,又顯得低情境了些。不過,我們看看溝通刻度的範圍, 從最直白到最隱晦,顯示出僅僅語言一項並不足以涵蓋說明一切。

       

      各國語言情境差異

      上圖:各國不同語境的差異

      美國是全世界最低語言情境的文化,所有盎格魯薩克遜文化則都落在刻度表的左手邊,而英國更是盎格魯薩克遜這個族群中最高情境的文化。

      所有拉丁語系國家,包括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歐洲國家,和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國家, 都落在刻度表中間偏右,巴西則是其中最低情境的文化。

      許多非洲與亞洲國家是落在更偏右側。至於日本,它是全世界以最高情境著稱的文化。

      如你所見,

      一個文化會落在溝通刻度的哪個位置,語言只起了部分影響作用。同樣是盎格魯薩克遜國家,美國與英國的差距卻相當大;而同為拉丁語系國家,巴西與秘魯的差距亦然。

      除了語言之外,一個國家的歷史也會對溝通刻度上的位置產生強烈的影響。好比, 我們來看看在刻度表最兩側的國家 – 美國和日本的歷史。

      高語言情境文化往往擁有悠長的集體歷史,通常皆為關係導向型社會,人際網絡從一代傳到下一代,然後在社會成員間再製造出更多的共通情境。

      日本是一個擁有同種性人口和數千年共通歷史的島國社會,在這共通歷史中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他們與世界其他國家隔絕。而也就在這數千年間,島國的人們越來越熟練於捕捉彼此的訊息 – 閱讀空氣,一如隆史所說。

      相反地,美國是個僅有數百年共通歷史的國家,是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大量移民所組成,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歷史、語言和背景。因為擁有的共通情境太少,因此美國人很快學到,如果想要精確傳遞訊息,想要減少含糊和誤解的可能性,就必須儘量清楚直白。

      上圖:溝通時,須注意語境模組與差異

      所以在每個語系中,你會發現一種「模式」(上圖)。

      首先,國家會因為語言類型而形成群組;在左邊, 你可以看到盎格魯薩克遜語系,接下來是拉丁語系,最後,到最遠的右側是說亞洲語言的國家族群。

      在每一個語系內,一個國家的溝通風格,會受到歷史長短與同質性程度高低的影響。

      例如,在盎格魯薩克遜語系中,美國擁有最高的語言與文化多樣性,以及最短的共通歷史,這說明了美國為什麼是盎格魯薩克遜文化中最低情境的國家。

      在拉丁語系中,則以巴西為最多元、最低情境的文化。同樣的模式也可見於亞洲,這裡就有像新加坡這樣的低情境國家,和擁有最高的語言與文化多樣性的印度。

      美國人類學家艾德華・霍爾(Edward Hall), 在研究一九三〇年代的美國印地安原住民保留區時,最先發展出低情境與高情境溝通的概念,他常用具有相似性的婚姻,來描述高低情境溝通之間的差異。

      想像一下結婚五十或六十年的人會是怎樣的狀況,他們那麼長時間分享共同的情境,所以只要彼此互看一眼對方的表情或動作,就能捕捉到巨量的資訊。

      可是,新婚夫妻就需要明確和不斷重複傳達,以確保對方已正確接收到訊息。而擁有較長或較短共通歷史的國家,明顯也是這樣。

      本文摘錄自《文化地圖:掌握「文化量表」讓自己成為國際化人才》,好優文化出版

      作者:艾琳・梅爾(Erin Meyer)
      譯者:李康莉、唐岱蘭

      搞懂文化差異,才能在全球企業談判中無往不利!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1747

       

      推薦閱讀:

      探索不同文化 – 理解與融入 文化差異 – 跨國管理必備 – Erin Meyer 博士

Viewing 0 reply threads
  •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reply to this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