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異的表現
闖遍世界 500 強企業 – 現任全球市值前三大美商科技業外商人資 Kimi:不侷限既定職務內容,假以時日獲得賞識,人資晉升手到擒來。
Kimi 從學生實習到現今職涯四份工作中,有三家公司都曾入榜 <財星> 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另一家則是曾入榜 <財星> 的全球未來五十強企業,而現職服務的公司是全球市值前三大美商科技業。
Kimi 可以說是新一代年輕人資工作者的夢幻指標,Kimi 從實習就表現不凡,在實習期間突破限制,從出勤一天變成四天,重要程度趨近正職的角色,也從此開啟了她不凡的人資經歷。
在訪談現場有一種人總能輕易抓著你的目光,充滿自信、專業又亮眼的人資 Kimi,處理事務果斷精明,善於變通,只有事情被處理到盡善盡美,很少遇到不能解決的難題。
Podcast 節目「不只是人資」中,會邀請各行各業的人資工作者跟大家分享職涯歷程,在第一集節目中主持人Miriam 邀請了目前任職於美商科技業的人資 Kimi,在台灣人資工作者一眼望去,難得看見像Kimi一樣能擁有豐富國內外上市公司的人資經驗,已經是人資成功標竿的她本身不是一個人就是特別外向的特質,但在工作當中可以適度調整本身的個性因應各種工作需求,達到超越主管的期待目標。
一、心理系到國際人力資源發展所,學習領域天人抉擇
本身為心理系背景的 Kimi 確定自己對於商管學科更有興趣,在學期間選擇「工商心理學」類組,除了本領域的學分,更多修了企管輔系嘗試更多元學習,更加確信自己嚮往商科發展,進入人資所是在學生時期,猶豫不決中的誤打誤撞,原本屬意企業研究所,多方思考結合本職心理系,最終選擇人資所就讀。
二、成為外商人資資優生之前,都需要先從基層實習開始
碩二進企業實習,在台商上市製造業,找實習過程並不順利,剛開始是以工讀生身分加入公司,處理人資行政作業,一開始工時短,只有一週一天,因緣際會公司人力短缺,在原本工作表現讓主管滿意,後來開始承攬其他專案,到離職時原本一週工作一天變成四天,重要程度媲美正職。
三、Kimi 指出,參與到更多工作內容關鍵心法
把握機會認真表現,不保留的發揮實力,大力參與公司當下需要支持的任務,對於其他工作內容配合度高,大型活動即使在假日也積極參與,不排斥其他工作的可能,並且將新事物看作是有趣的內容。
當時實習有趣的是,公司所有正職新人都需要去中國受訓,所以留在台灣公司的人力不足,才有這樣的機會參與其他專案發想與招募活動。
四、人資職涯路不一定符合原本心中想像樣貌
實習不只是實習,Kimi 非常願意參與策略面專案與工作交付,並且積極爭取。不甘於只做繁瑣庶務性質工作,也不因此氣餒,直到媳婦熬成婆八個月後在新專案上嶄露頭角,抱持著所遇到的工作內容皆是新鮮有趣,並且不排斥嘗試新可能,直到一路上被認可。
五、HR 人資執掌豐碩收穫:主管人脈建立,多面向接觸職務內容,不斷帶來新的刺激
Kimi 提到,在不同企業文化單位任職人資,不同層級 HR人資工作,最有趣的一環是可以接觸到不同階級高階主管,甚至讓主管認識你,很難得的人脈建立,也因為在不同國際企業招募方式不盡相同,在招募行銷、新聞主編、攝影師、業務、工程師等等,都會接觸不一樣的內容,過程中能學到多面向 Know How,為了更好的面試情境,也會持續深化職務內容的準備。
六、《面臨困境》首次執行招募:身心緊張及與非專業領域對談
在錄音間,Kimi 很真實的分享她第一次當面試官時比面試者還緊張,實戰經驗久了之後會逐漸好轉,再者,面試者專業領域並不是自己熟悉的範圍,以至於聽不懂,抓不到面談重點的挫折與無力感,後續都要花時間與心力「研究職務」與了解「產品與產業」。
七、心態轉換過程-人資職涯最大學習點:軟性實力溝通提升與挑戰
當單位主管用人著急催促,又面臨市場缺才的壓力兩難之下,單位主管無法理解 Kimi 為什麼招募不到他需要的人才,誤解她的努力,甚至忘記她曾經幫忙輔助的事物,Kimi 分享她是如何安撫主管急迫情緒,並且與主管溝通市場環境現況,更提出問題解決方案。
八、即使離職仍獲得主管讚賞:制式化保持彈性,讓大家都愛你
Kimi 提到,他要離職時技術長主動在群組內惋惜她的離開,像大家表揚是很優秀的人資,回顧過往處理人資職務上給予同事彈性,摒棄大家對人資是公司的打手刻板印象,在可以調整的彈性範圍內,適時施予小優惠讓員工感受到替對方著想彼此信任,長久以來的用心都將被看見。
Miriam 結語
從 Kimi 的分享中打破了我對於外商、大公司的想像,原來品牌很大的公司也會有找不到人、人不來報到的危機。
從前許多人資夥伴都會嚷嚷著人才都去大公司了,然而今天 Kimi 的分享很實際地打破了這樣的怨言,尤其在現今大招募時代,人資似乎更難倚靠公司品牌聲量來吸引人才,相同的也增加了人資招募的困難,最後在市場上留下來的人資,就會真的是實力堅強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