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資斜槓 – 百家爭鳴的職涯主題自媒體時代,人資真的適合斜槓職涯輔導嗎?Joyce

一、從事職涯輔導的條件上,最常被問到是否需要取得「專業認證」?

Miriam 提到若要從事職涯輔導,有取得認證,有受過保密等倫理的培訓會是基本的,而 Joyce 分享倒未必需要專職證照,看過許多前輩在業界豐富經歷,但不見得有拿過專業認證。

不過要從事職涯輔導,的確倫理問題很重要,要成為一個好的顧問擁有助人熱忱是基本,有了助人的心也需要系統性學習,例如諮詢或引導技巧,職涯發展理論等。讓自己的專業度提升,才能精準替來訪者解決分析問題,讓職涯輔導過程更加游刃有餘。

二、人資是否真的是合擔任「職涯輔導」角色,可能更被制約於框架裡?

Miriam 提到人資從事職涯輔導的利與弊。

  • 利是「因為在組織裡面接觸過很多用才規劃,所以對於職涯發展是比較有概念的」
  • 弊是「也有可能因為人資本身的經驗,所以在晤談的過程中會被自己的經驗框住了」

Joyce 也提醒若要從人資領域切入到職涯輔導,要提醒自己不能下指導棋。很多時候人資習慣用過往經驗去給求職者建議,但建議是否真正適合他呢?沒有客觀替對方著想的話,會淪為用過往人資成功經驗告訴他應該怎麼做,也許不是他最需要或最適合的。

三、掌握最高版本生涯規劃,技職能力在對的地方發揮極致

許多既定印象告訴我們的總是:

進到大公司擁有亮麗光環才是最好職涯歷程,試問自己生涯真心因此感到開心滿足嗎?

心裡無疑冒出模稜兩可的答案,畢竟工作佔人生時間比例太高,不一定能夠做到把興趣當飯吃,而是該如何將自己發揮到最好?

對工作能夠駕馭與熱忱,在一天工作時間,是舒適度過的。以助人為本核心,職涯輔導面臨來談者個案困境:我不知道我適合做什麼?

循循善誘來談者思考,自己才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輔導宗旨希望能賦能來談者,需要讓對方主動探討釐清自身困境。對自身不夠自信,反而卑微地詢問公司適合職務,而非為了理想走適合自己且能幫助職涯成長道路上。

四、職涯顧問輔導行事風格不同,健康心態從事心法

職涯顧問可能有很犀利的提問,一針見血可能因此內心受不了,也會有遇到溫暖太陽型陪伴的類型,來談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職涯顧問能協助你釐清自己。

職涯顧問若太年輕,可能會遇到被來談者質疑是否真正能幫助到自己,及是否能提供有用建議,但其實年輕世代身上亦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需要三觀端正,甚至經常提醒自己,講出的話與建議是擁有力量,可能因此影響對方一生或改變想法。

給任何建議和想法需要比較小心,具備程度上專業則是基本門檻。

五、Miriam 結語

近幾年在 IG 上,陸陸續續出現了很多人資、非人資的夥伴也開始以職涯主題經營自媒體,我認為這是很好的事情,讓工作者有更多的資源了解就業市場。然而,想透過這一集跟大家分享,成為一個職涯助人工作者背後的學習成本很高、專業很深、難度很高,職涯顧問的類型也五花八門,大家在選擇的時候可以多多評估。

沒有最好跟最正確的職涯顧問,只有最適合自己的。

邀請大家可以追蹤 Joyce 的 IG (https://www.instagram.com/3f.career/),他時常分享職涯發展的觀點與履歷技巧,都是十分實用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