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軍跨領域轉職人資 1 – 以終為始目標導向,顛簸職涯路迎來「微逆境」,運籌帷幄收穫最佳人資職涯路

一、政治科系行政類組,為了遙不可及理想,選擇國軍累積資金籌碼

距離大學畢業僅短短五年的 Anthony,起初為了嚮往出國留學,懵懂之際單純想存錢選擇國軍任職一年半,過程中出現各種職涯轉機,誤打誤撞到了轉職人資招募領域,於是如同峰迴路轉的路程,開啟綺麗職涯路。

促使簽下志願役的心境與動機簽下去不是因為被廣告文宣洗腦,也並非貪圖外界認為的穩定飯碗,Anthony 提到他起初為了達成想到英國念行銷留學的夢想,所以選擇他目前的選擇中,收入較高的一項,即使過程中充滿各種不確定,還是堅定前行,假以時日成為成功職涯契機,累積實踐理想基底能量。

離開國軍前的省思,缺少前往理想所需具備的技能武器,在國軍賺錢過於舒適,於是大膽懷疑現狀思考去國外留學的話,自己的能力不夠充足,發現到國外勢必需要考取雅思 (IELTS)補足英文能力,發現在國軍騰不出多餘時間能進修,職場環境氛圍容易影響自己跟著群體的惰性,Anthony 本身自制力頗高的特質,於是決然離開職軍生涯。

二、國軍到跨領域轉職,重新整理通往目標的生涯職涯規劃

認清想到英國留學經濟條件不足的現實問題,將周圍朋友的生涯歷程,納入突破經濟現狀的範本雛形,也因身邊朋友多為資工系,與朋友討論發現燃起對於軟體業的好奇,於是開始線上自學找了程式開發線上補習班,開始學習前端網頁設計課程,學到某個階段,實際接觸後,Anthony 開始思考,成天坐在電腦前的工作型態,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三、「微逆境」不妄自菲薄不退縮

誠懇態度讓面試主管轉介更適合單位再次陷入迷茫,開始大量瀏覽論壇討論與工作資訊,看到新加坡新創公司應徵 PM 專案經理徵才資訊,發現工作形式符合自己想要的輪廓,自己的程式能力也能駕馭,嘗試前往面試。與該部門面試主管相談甚歡,且 Anthony 熱忱地分享生涯與目標想法,但 PM 是個技術性高的工作,最後並沒有被錄取 PM 職務,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發現 Anthony 鮮明邏輯的人格特質,更適合從事獵人頭角色,直接將 Anthony 的履歷推薦給他熟識的獵頭公司,從此與招募結下深根緣分。

Anthony 想法與眾不同,不因面試被拒而不採納其他建議,面試主管好意轉介人資欣然嘗試與接受,即便是整個轉介到跟原本不同領域,也不因此排斥或否定,當然,在思考前往「被推薦」的下個職務類型也曾內心深度自我探索,理出一個頭緒:想要走軟體產業這領域,即使做獵才也會碰到很多科技業客戶,也是進到科技業,但是不是成天坐在電腦前面寫程式和 PM 溝通的那個角色,反而獵才更加活躍職務內容更有彈性。

也因自己熱愛溝通特質,試了才知道是否真正適合,所以直接嘗試了新領域的可能。從獵才再到公司人資,「再度微逆境」卻找到最符合自己的職涯勇於嘗試獵人頭,

9 小時全與人溝通,不適應但不排斥,具備良好適應力,也不因此設限自己發展的可能性。但因獵人頭角色,要獵到外部優秀人才每個月都是需要有良好業績,Anthony 坦然面對自己業績不夠好,所以決定離開,

在離開前有跟當時人資討論,詢問人資自己是否適合像他一樣在企業裡面的人資,當下給他很深的信心,下一份工作直接鎖定從獵頭進到企業人資。

獵頭轉到企業人資,重新省視獵頭職涯能夠衍生的關鍵優勢讓企業主管認可,在招募能力擁有水準上,人資與獵頭擁有共通點,補足 HR人資選用育留,學習增強領域上的知識,並且從人資知識當中確切認知自己轉職人資職涯發展。

在轉職籌備期間,與過往接觸過並且賞識自己的企業主保持良好關係,並聽取企業主的建議,適時調整自己,最終決定先從人資招募開始,但不排斥其他人資面向的發展,一切轉備就緒後朝著企業人資職涯直跑。

發現獵頭與企業人資極大差異,獵頭:客戶導向 vs 人資:全面性思考人才與公司文化適配程度

在獵頭顧客導向,促成優秀人才和多方企業媒合,像是職缺的候選人,但到了企業人資,對人才的生涯了解程度又更加深入,需要考慮對方特質,和對方應試動機,人才自己的職涯目標是否符合公司目標和對職缺考量是否一致。以公司角度文化面,進而達成勞資合作。

四、替公司建立雇主品牌建立,人資代表公司門面,提升招募效益

除了薪資條件及公司產業及產品,求職者更加在意公司制度和對組織認同感,求職者也會在意自己對外被看見的附加優勢,公司聲量也是其中考量之一,對選擇工作考慮角度,在現今環境中已經有所變化。

站在勞工與企業角度為雙方著想,達到相互推薦,達到「複利效益」。

公司方會為了符合政府法規而制定制式規範,但人資為吸引更加優秀人才選擇加入公司,可從中替求職者爭取許多制度,讓福利更有彈性。起初,因設置更多福利,公司可能會因此增加、成本提高,老闆頗有微詞,但求職者好感度提高,進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爭取到能力更加不可多得人才

五、致力成為 HRBP 人資策略夥伴,持續性耕耘,職涯飛速成長

雖然策略夥伴掌握人資職掌範圍較廣,但可從 HRBP 最重視的區塊專精其中一項,公司重視品牌與文化建立,HRBP 成為更加被重視的關鍵角色,Anthony 會與各部門利害關係人,與主管密切合作了解部門文化,在為該部門納入人才時,可是更加生動讓求職者熟悉該部門發展優勢,讓部門在求職者心中也建立好感度。

六、給人資後輩關於跨領域轉職和人資職涯建議

千萬不要因為喜愛跟人相處而選擇從事人資,而是需要有明確目標,喜歡 HR 的哪一區塊,若是當你看完選育用留人資環節都不喜歡,那麼會走得很辛苦與困難,不害怕跟人互動僅能列為從事人資重要人格特質,但不能列為選擇人資職涯唯一理由。

Miriam 結語

我是因為招募漏斗的線上課程,認識了 Anthony,從在 line 上跟他對話,發現他是個舉一反三很快的人資夥伴,並且他的想法都很實際、很落地,我認識許多人資夥伴,時常會因為喜歡跟人接觸,進而在勞資雙方感到痛苦與掙扎,而我在Anthony 身上看到的是,他在理性中保有人資的溫度,如果他能獲得老闆支持致力於雇主品牌,將是許多人資夥伴辦不到的事情,

歡迎到 Anthony 的 LinkedIn ( https://www.linkedin.com/in/xuanyuwu/ ) ,對他有更多的認識 ~

推薦閱讀:

人力資源工作者的職涯 – 基礎人資到 CHRO 與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