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職場導師』- 『Mentor』?
一位好的職場導師意味著在某個領域擁有比學習者更豐沛的『智慧』,『知識』與『歷練』。
職場導師 Mentor 在某個領域擁有可敬的專業與可觀的成就,是一位比學習者更有經驗的前輩,學習者找到自己合適的職場導師 Mentor,向他學習特定領域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手法,來突破職場瓶頸與挑戰。
Mentor 與學習者的關係是一種廣義的『師徒關係』,職場導師 Mentor 像是海上船隻的燈塔,給學習者一個清楚而安心的方向,但過程與執行,仍然要靠學習者自己。
為什麼職場導師重要?
在職場工作 10 年以內的人群,都有幾個共性特點,分別是快速成長、持續學習、迷茫焦慮。
對於大多數成長期職場人都沒有找職業導師的習慣,可能在前述三個階段就陷入靠自己卻無能為力的狀態。分享從不同階段職場導師們身上學到的東西供大家參考。
感到迷茫焦慮 – 要跟對人
當你陷入迷茫焦慮說明自己要麼已經完成了階段性成長,還沒找到下一個增長切入點;要麼就是沒有方向,處於游離狀態。非常需要有人從更寬高的角度給一些經驗和建議。
持續學習 – 要找對人
持續學習是保持自身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在當下時常發生公司調整或者職業調整的時代,吃老本會被很快淘汰。
學習有三個基本方法:讀書、寫作、向人學習。前面兩個一個是輸入、一個是輸出,二者相輔相成。而“向人學習”是在單位時間內提升資訊獲取的效率以及學習成效的最好方法,原因有三:
- 第一,找對人,資訊時效性高。
- 第二,找專家,資訊品質高。
- 第三,找成功過的人,他們講的大部分是如何避免犯錯,而不是教你成功。
向人學習還更適合找跟自己不同行業的人,突破自己的固有領域,想辦法去連接舒適圈外的人,獲取更多資訊。
快速成長 – 立目標
快速成長,這幾乎是每個成長期職場人的訴求。如果想要快速,非常需要一個「導師」的角色存在,可以是一個固定的人,也可以是一群人。關鍵是這些人能時不時鞭策、提攜、督促你往上進階。要知道再自律的人也會有惰性,也會有停滯不前的時候。
設立一個目標,把比自己更厲害更強的人當做衡量尺標,以此為方向去努力,方向有了,剩下的就靠行動了。
三種導師類型
看看是不是就是你身邊的“貴人甲”?
1、偶像朋友型
這類導師本身通常自帶主角光環,在個人成就和人生思考上有獨樹一幟的見解。和他聊天可以無拘無束,你可以從中得到很多靈感和啟發。他的時間管理方式、職業規劃甚至讀的書聽的音樂,都可以成為你們之間的聊天話題。
2、嚴厲明師型
這類導師在現實生活中是稀有動物。他們的特質是:本人極其優秀,人生經驗豐富,說話一針見血。遇到他們,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
幸運的是,他們可能是能夠影響你多年的人,他們的看法和批評非常切中要害,並且具有一種犀利的目光,溝通起來也不拐彎抹角,乾脆俐落。
不幸的是,這類導師很難尋找。即使眼前就有一位理想對象,他也可能沒空隨便與人聊人生談理想,而且他們對學員要求甚高,目下無塵。
3、職場前輩型
這類導師最常見。很多企業為新入職的員工配備了這樣的導師機制。他們的作用是幫你分析特長,提供更寬廣的視野。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和你分享業內“潛知識”,提醒你該為未來做足哪些方面的準備。
你的導師可能是任何人,可能就在你身邊。有的時候你要細心尋找才能找到這樣一位導師,他可能是你的父母、表兄弟姐妹、叔叔伯父、兄弟、朋友、同事甚至是你的競爭對手。永遠不要低估任何人。
關於找導師的 18 個可能方向
- 他自己活得很好,有你羡慕的地方。
- 他很上進,進步速度較快。
- 他會承認自己錯了。
- 他不喜歡批判別人(比如同行)。
- 他在實踐他所說的東西。
- 他總是能給你力量。
- 他會真的為你的進步感到高興,而不是嫉妒你。
- 他會強調實務實踐,而不是老讓你學理論,學知識。
- 他擅長提問,而不是習慣於直接給答案。
- 他很有責任心,很敬業。
- 他在某些領域能做到一騎絕塵,最起碼,他能長時間碾壓你。
- 他的格局比你大。
- 他有不少成功案例。
- 他很有界限感、分寸感。
- 他不會去打造完美形象,不喜歡裝逼。
- 他在錢的問題上不扭捏。
- 你們氣場很合,互相欣賞。
- 他能帶你進入新的圈子,帶來新的見識。
如何尋找適合的導師
- 首先你要理清你的目標,職業方向。
- 準備投放時間和精力。尋找導師是一個過程,需要有付出,才有收穫的。
- 公司或你的母校有提供類似的指導計畫嗎?
- 從自己的個人網路開始尋找,從事其他行業的人士也可以提供寶貴的見解
- 找到目標後馬上就問他們可不可以成為你的導師。從旁學習他們辦事的方法。這個關係要慢慢培養,一個人找到適合的導師時,馬上就會知道。之後就要把握機會維持這段師徒關係。
- 這是一個雙向的關係。你要對你的導師提供高品質的回饋,讓他們知道他們的付出是有成果的,這是他們其中一個動力。同時,你可以為你的導師提供一些幫助,這可以分享對他們有用資料、市場調查等。
- 根據你的目標和導師的背景經驗,你可以擁有超過一個導師。每個導師的時間也可以有長有短。不同的發展階段,你會遇見不同的導師。
我們應如何向職場導師學習呢?
1、觀察
用心觀察他們工作的準則或是模型,評價問題的標準,以及工作中的職業素養,然後用同樣的素養要求自己。
2、總結與歸納
有意識地總結他們工作的方法,可以是做事的步驟,也可以是溝通的方法,思考他們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方法,背後的原因或目標是什麼。通過觀察和總結歸納一位溝通高手的談判過程,可以學習到在溝通時要站在對方立場,理解其目標和限制,在跨部門合作時受益良多。
3、模仿
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起步,再形成自己的方法。在接觸一個新專案時,不妨模仿導師們思考問題的方法和工作步驟。很多職場高手工作的方法,都是做不同工作普遍適用的基礎方法,可以運用在不同的工作領域。曾經有一位同事,在總部工作期間,學習到市場調查和分析的方法,回到機構後在負責組織內部訓練時,把這個方法運用在制訂訓練規劃上,做訓練需求調查、分析,並針對性制訂訓練內容,獲得了好評。
4、對比
當別人介紹專業的經驗和方法時,你可能會感覺很抽象,不容易理解。這時,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成品與高手的作品做比較,對比差距,很直觀地就能發現高手強在哪裡。比較之後,一定要做個總結,列出別人作品優於自己的方面,未來自己再做同類工作時,記得把這些總結拿出來一一檢視自己是否做到了。
5、請教
這是最直接的學習方式,你大可以在他們方便時,走進他們的辦公室,請教學習。樂於分享也是職場高手們的特點。不過要記得:尊重對方的時間。請教前想清楚自己需要幫助的內容。不要把他們當做閒聊的對象。當自己情緒低落時,也不要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能量加油站,除非你們在工作之外也是朋友。
補充篇
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做職場導師?
1:能在自己所在領域裡成為前20%的領先者。有自己的成功案例,有自己的出版作品。前者是及格基礎線,後者是加分項。
2:跨界能力強。不單指技能跨界,還必須做到思維模式的跨界。要不然遇到不同領域的人,就很難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3:研究能力強。研究能力是一種主動去探索的能力。而不是囤積一堆知識“吃老本”。行業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太快。
這種能力用英文描述更精准一點:“actively making meaning,rather than just absorbing information”。
為什麼作為一個職業導師研究能力要強?當你面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行業,要能夠快速上手並掌握人家產業鏈的概況。這種能力和第二條說的跨界,略有不同。
4:要能成為受人信賴的人。有外向的能量,能幫當事人完成自我探索。
有自己的思考與決策模型,但肯定沒有『預設結論』與『預設立場』的壞毛病。
與委託當事人最好不要有利益關係,容易失焦或不易客觀。
5:要有宏觀的視野。要能把握大環境長期的明確趨勢。
給別人的職業規劃建議、至少能建立在十年內不變的事物上。
這就需要靠豐富的經驗做判斷,判斷什麼?判斷未來十年內什麼是不變的事物。
(比如,5G、工業 iOT、電動車、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方向、新能源汽車及充電站、大資料中心、數位醫療、人工智慧等也是未來至少十年不變的事物)
6:要能理解各種類型公司對總體經濟的敏感度,能清楚剖析當事人所在行業的競爭局勢。
能快速理解一家公司或是一個行業。
能快速判斷行業所處階段。能快速判斷行業發展空間。
這一條做起來相對比較輕鬆,但非常重要。
7 理解政治,理解真假,理解人性
8 財富管理經驗要有,人脈資源要夠。
9 導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看緣分的,有的人運氣很好,不用外求,父母就能做導師。但是有的人就必須要邀請一位外部導師來帶領自己。
推薦閱讀:
什麼是『教練』 – 『Coach』?
ICF (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 國際教練聯盟) 的定義:
Coach 教練,透過和客戶一起以創造性與啟發性的合作探索,在過程中發掘或激勵客戶原本既有的個人與專業潛能,進而得到客戶所設定的目標成果。
『Coaching 教練服務』,與顧問輔導、心理諮商、進修訓練、職場導師等其他專業並不相同,教練服務的本質並非提供解答或方案,不是治療個人心理問題,也不是傳授知識經驗。不論是個人或團體透過與教練合作,從對談中發現與澄清真正的目標,探索並找到自己專屬的解決策略及行動方案,並由合作過程中,教練陪同客戶檢視、校準行動方案,由客戶自發性的達成所欲結果。
教練的價值是什麼?
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達拉斯牛仔隊的功勳教練 Tom Landry 說過:
“教練會跟我說我不想聽的話,讓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這樣我就能成為自己一直想成為的人。”
最成功的職場導師,莫過於被稱為“萬億美金教練”的比爾.坎貝爾。近期有一本介紹比爾.坎貝爾的書,英文原版就叫做(《萬億美金教練》),作者就是 Google 公司的三位領導人。職場教練應該具備什麼特質,我們不妨從他身上來一探究竟。
比爾.坎貝爾的 “職場教練” 典範
比爾.坎貝爾曾是矽谷眾多企業領導人和創業領袖的職業導師,輔導過包括Apple的賈伯斯、Google的賴瑞佩奇、facebook的佐伯克在內的矽谷企業高管。有 1000 多名矽谷科技和創投界精英出席了他 2016 年的葬禮,他輔導過的人所創立的公司市值超過萬億美金。他本人也曾擔任 Apple、Intuit 等公司的高管。
比爾.坎貝爾的”教練“特質
比爾.坎貝爾曾經做過橄欖球教練,雖然不太成功,但是其”教練“天賦卻在其領導和輔導企業過程中展現的淋漓盡致。眾多得到過他幫助的人,都曾提到比爾.坎貝爾那些令人印象深刻、使自己受益匪淺的特質。
書中作者,在被問到比爾.坎貝爾的教練之道到底是什麼的時候,本書作者之一的Eric提到:Listen,Empathic and Work people as a Team——傾聽、同理心、凝聚團隊協作。
比爾非常重視人際關係以及把人凝聚在一起的那些原則。
- 谷歌首席執行官 桑達爾.皮查
比爾對創新和團隊協作的熱情是蘋果公司和這個世界的一筆財富。
- 蘋果首席執行官 提姆.庫克
比爾在分享智慧時慷慨且不計回報。
- Facebook首席營運長 謝麗爾.桑德伯格
他有一種潛能,可以引導別人認識到自己的全部潛能,讓組織更好的協作共進。
- YouTube首席執行長 蘇珊.沃絲基
比爾.坎貝爾是世界級的傾聽者、名滿天下的教練,也是我見過最具智慧的人。他志向遠大、熱心助人、做事靠譜、坦誠直率……
- 風險投資公司KPCB董事長 約翰.多爾
書中(坎貝爾)的領導力和管理之道,深刻影響了谷歌、蘋果、臉書等矽谷巨頭。
-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 樊登
他一生奉行的,知識視人為人,真正關心人,關心人的成長和價值。
- 阿里巴巴前參謀長 曾鳴
他從多年的科技行業工作經驗中,總結出資訊時代和工業時代管理方法的不同之處。
- 矽谷投資人 吳軍
這位傑出的教練,不僅極富同情心和商業管理頭腦,對商業、產品、戰略有清晰的洞見,總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還擁有充沛的精力,以及願意助人的品質。
- 創新工廠董事長 李開復
作為商業教練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人最重要』
比爾喜歡把聚光燈打在別人身上,而他自己更喜歡待在陰影裡。
- 沃頓商學院教授 亞當.格蘭特
可塑之才 – 如何找到好教練
好的教練並非對誰都加以指導,一定要找到可塑之才。在遇到好教練之前,是不是我們可以首先使自己成為可塑之才?
比爾.坎貝爾只教練可塑之才(Coach only coachable),要成為比爾.坎貝爾心中的可塑之才,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 謙卑的(Humility)
- 真實的(Honesty)
- 願意學習的(open to learn)
- 有堅毅力的(Grit)
他對可塑之才的定義是:The coachable people are the ones who can see that they are part of something bigger than themselves. – 可塑之才就是那些能夠意識到自己只是某一事物的其中一部分的人。
文章轉載自『知乎』並以正體字文法修飾
『什麼是職場導師』+『什麼是教練』兩段文章,由吳淑玲老師發想建議,論壇整理補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