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陸續有 HR 朋友,非 HR 界的朋友,以及前後公司的 HR 部屬聊到在人力資源碩士在職專班的問題,回想起來我的建議方向都具備一致性。不論你是正在選擇你的第一個在職碩士專班學程,或是第二個在職碩士專班學程,這些思考方向相信對你會有助益!👩🏻🎓
HR 從業人員想當然爾的選擇,當然是去讀人力資源在職碩士專班 ,一來可以深化 HR 專業,二來可以在 HR 學界與人資界累積與建立更多人脈,將來資源分享與交流絕對在工作上有幫助。這個敘述 100% 正確,而且有極佳的成果。
我提出一個不同的思維。首先要從學經歷角度切入。
Bob 大學是人力資源學系,Jason 是人資碩士,兩人第一份工作從人資助理及專員,一直到快 40 歲都在人力資源的崗位,專業不容忽視,工作表現也可圈可點。
類似這樣的情況,我直接建議 EMBA,而不是人力資源在職碩士專班。
理由有三!
第一,
要當 CEO 更進階的人資謀士與人資策略者,而不是人資行政者
同樣與財務是輔佐企業經營成功的關鍵支援單位,財務專注在財報與財務策略與執行即可以完成使命。HR 不同,HR 必須像是 CEO 思維與行動的延伸,確保領導與管理的行動能展延到企業的各個角落。因此,如 CEO 對各部門的屬性與工作內容掌握度高,HR 當然不能太差,否則你會很難與 CEO 對話,當你很難跟 CEO 對話,你會很難成為 CEO 的內部 HR 策略夥伴,可能是一位內部 HR 高級專業顧問。如 CEO 對各部門的掌握度受限,則 HR 更必須具備各部門運作的基本了解,才能精準提供 HR 服務或解決方案給 CEO 與各部門主管,真正替 CEO 解決企業內各式各樣的人資問題,並且創造人才與組織競爭力。
換句話說,你要能夠換位思考,穿著 CEO 的靴子想問題,才能問出他在煩惱的經營管理問題,或提出切中要害的對策給他,沒有 100 分無妨因為你不是 CEO,但至少 80 分,你與 CEO 的思維與高度相同,你們雙方的想法,洞見,商業邏輯接近,話題才能繼續下去。
課程內容比較表 – 中央EMBA 與中央人資,兩個學程都是品質與口碑俱佳的代表作:
因此 Bob 跟 Jason 能去拓展其他管理領域的基礎知識與實務認識,將是更好的選擇。這個思維,讓我當初選擇的指針從人力資源在職碩士專班,⅓ 轉向 EMBA。
第二,
一群 HR 的專家同學 VS 一群各行各業專家與老闆同學
有一群 HR 專家同學,絕對是在 HR 工作路上的重大資產。但我必須指出一個現實,短期來說,這些同學說不定將來有可能是某個工作機會的競爭者,還好競爭是一時的,友誼可長存,優秀的 HR 仍可以共贏共存,這個是 HR 碩士在職專班的優點。
而你去跟各行各業專家或老闆當同學,不論是學習精神,做報告,精準發問,回答問題,團隊合作等的要求,挑戰與學習難度是更高的,因為你不熟悉,卻是大幅強化自己能力最好的辦法之一。
想像你跟一群不同領域的專家或是老闆們小組討論,研析市場,解決經營問題,聆聽他們分享不同領域的經營實務問題或是專業意見,最重要的,是這群領域不同的人,給你的挑戰,刺激,不同觀點,對比於:你跟一群 HR 的專家,研究企業組織優化,團體行為,人才優化,如何成為 CEO 與企業的策略夥伴等議題,各有優勢,但性質截然不同。
我喜愛不同的挑戰,我把指針 ⅔ 轉向 EMBA。
第三,
多樣化的天花板
在一些文化較為傳統的企業,人資人員最後的發展有人資副總,行政處副總等職位直到退休,或擔任人資領域的顧問,企業董事,授課老師等。這樣的工作模式,極適合專注一個領域的全然專業,是極佳的發展。
在我遇到的一些較為現代化的企業,輪調到各種崗位是很正常的,就算你是所謂的『純人資』,也有機會透過輪調,歷練生產營運,成本,供應鍊管理等單位後,再依據個人狀況前往業務或是行銷等部門,從人資主管最後發展到國家總經理,或是區域總經理的案例所在多有。(2015 – 2017,某位世界百大企業的東南亞區域總經理,她輪調來這個位置之前二職位,是拉丁美洲事業部的 HR 最高主管,而且是我們所謂的純人資)。
面對這樣的機會,EMBA 還是人資碩士在職專班是比較理想的選擇?未來各行各業的挑戰絕對是複雜與綜合的,如果可以有多元思考與能力,相信可以有更好的競爭能力。
我的選擇指針,轉向 EMBA。
行文至此,你可能會問,
人資碩士在職專班是要開給誰唸?
- 沒有人資背景而中途接手 HR 工作者!我接觸過許多企業的 HR 中高階主管,約有 ½ 的背景是財務,行政或總務,也有生產製造主管接任的。這樣綜合型的經驗,對帶領人資團隊是絕對加分。屬於此類型的 HR 主管,如果您覺得自學的效率太慢,建議您來就讀人資碩士在職專班。
- 從功能單位挑選出來擔任 HRBP者!HRBP 有兩種遴選模式,一種是派任有經驗的 HR 前往功能單位,一種是從功能單位選材後,訓練其 HR 能力。兩者的優缺點,另專文分析。
- 從其他領域想專入 HR 專業者!有些非 HR 領域工作人士,對 HR 工作產生濃厚興趣想轉入 HR 跑道者
- 未來想從事人力資源顧問工作者,或是從事人力資源研究者!未來的發展有就讀人力資源博士,帶領研究團隊與產業合作,發展理論等。
- 想要先念人資碩士在職專班,之後再念 EMBA 者!
接著的重要問題是,如果你是一位純人資,開設 EMBA 學程的大學會收你嗎?他們不是主要收企業家?
跟幾位 EMBA 執行長談過這些問題,這些招生簡章不會說,也不方便說,資訊整理如下:
- 不同學校有其招生策略與對象,因此每一期學生的適配性與多樣性,他們在審查時都會考慮。
- 適配性指的是參與學員的社經背景,如果都是某國前百大的企業高管,那差距太多的學員不容易進去。年收入要求在 1000萬以上的,那以下的就不容易進去。有些學校已經從學費來篩選,新加坡工商 EMBA 學費是新台幣 400萬以上。社會地位也是權重項目,具有話語權,有社會影響力的人也容易進入。
- 適配性比是否為企業家更為重要,因為視野與思考邏輯差距不會太大,才能有討論對話空間,畢業後繼續交流的學習圈容易建立。
- 多樣性指的不同產業的不同層級,上游,中游,下游等,以及不同部門。但有些 EMBA 學程也不會挑選產業差距太大的同學在一班,對話會有困難,有些學校的 EMBA 有專熟的產業聚落,可多跟學長或學校教務人員探詢。
- 進入備取的意義有兩種,一種是不合格,一種是不合適這一班。資格不符合就需要鍛鍊再來,不合適為大家資格接近,適配性 OK,但希望多樣性豐富些,可能下一班。
當初吳寶春無法就讀台灣的 EMBA,我認為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如果 Bill Gates 還沒有拿到史丹佛榮譽學位之前,想讀台灣的 EMBA 請問收不收?他大學沒有畢業,我們會要求 Bill Gates 去考同等學力嗎?
沒有企管碩士或 EMBA 學歷者
可以在 HR 道路進階嗎?甚至連 HR 碩士也沒有?
答案是可以的,雖然有上述學歷很好,但是沒有的話,還有非常棒的其他 6 個途徑
以上提供一些不同的想法。如果協助形成你的決策,接著的挑戰是選擇學校,如何申請,準備資料,說帖,取得 CEO 或 COO 的推薦信,面試,以及費用,這些資訊可參考網路文章。
祝福選讀順利畢業,踏出新的一步。
推薦思考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