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多延攬人資專家加入董事會
上週在公司治理協會的會議上見到當年一起擔任人資工作的老戰友,他已經退休多年,現在是三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遇到同行,十分高興!最近也在公開資訊觀測站見到熟悉人資好友加入董事會。遙想 10 年前罕見到今天逐漸增加,頗感欣慰!
觀察 ESG 永續治理發展趨勢,我認為人力資源專業背景成為董事會成員,將來一定是越來越多。
經過學習研究結果,分享心得如下:
一、董事會多元化趨勢打開人資人員之路
根據統計「現役」人資高階管理者性別上以女性居多,依據金管會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為強化董事多元化,且考量女性董事推動為國際趨勢,將於 2023 年起推動 IPO 公司應至少委任一名女性董事,2024 年起上市櫃公司應依董事屆期完成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且在公司治理評鑑屬於加分項目。所以我曾在上課時鼓勵女性人資總監們,加強學習 ESG 知識,發展從人資長到永續長再到獨立董事的職涯規劃。
二、 S 與 G 都需要人資專業表現
人才保留發展、員工敬業度、建立企業文化、推動誠信經營等是永續治理的關鍵任務,人資專業知識、經驗能力應該作為董事會成員選任的關鍵標準。
如果以此專業主導功能性委員會運作,更能展現績效,目前實務仍有改善空間。例如:在薪酬委員會負責高管、董事的薪酬績效建立,永續發展委員會負責多元公平包容(DEI)規劃,提名委員會負責高管繼任計劃等
三、多面向專業組合避免董事會決策風險
多年實務經驗得知:董事會執行業務董事一般以公司高層(背景以業務、生產、技術)為主,頂多加上財務專業。至於非執行業務(獨立)董事就,會以財務、法律、行業專長為主。財務專長獨立董事可與公司財務長 (CFO) 和簽證會計師、內部稽核主管進行風險管理溝通。人資專長獨立董事同樣可以與人資長 (CHRO) 和外部顧問互動確保組織人才永續、勞資和諧。
結論
目前企業正處於一個知識不斷變化,亟需改革創新的治理環境。例如:ESG 在人資未來的新議題,2021年產生的 TIFD「不平等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Inequality-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預料將在未來逐漸受到重視!或許是時候在董事會中為人力資源專家留個位子了!
.
如何陪伴跨國企業客戶永續 ESG 旅程
這裡給您的五個建議!
台灣製造業公司(尤其中小企業多)長期是以做為國際大廠的重要關鍵供應鏈一員自豪,在此次 ESG 永續風潮下,因為跨國公司對其上下游合作夥伴在 ESG 方面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台商從過去的 ISO9001 認證、SA8000 社會責任等要求等驗廠必備條件,最近已經收到來自客戶的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申報、GRI人權盡職調查、TCFD 氣候變化因應等新項目要求了。
在面對「綠色供應鏈」、「綠色採購」的壓力時,台商需要更加關注如何展現自己的 ESG 績效成績,以確保與跨國企業的合作關係得以持續,維持自身競爭力,擁有長單、大單才能永續經營。
國內位居供應鏈之列的企業,要如何跟隨客戶一起結伴共行?經過學習研究後,分享建議如下:
一、緊密互信加强合作
企業首先必須清楚瞭解客戶在 ESG 永續的策略目標及現狀如何?
不必好高騖遠,應與客戶坦誠溝通,建立互信機制,表達積極配合意願。然後緊密與之結盟,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應對未來的 ESG 挑戰,互相分享最佳實踐和經驗。
二、建立內部 ESG 體系
爲滿足國際 ESG 準則要求和客戶當地國家的監管機制,企業應建立健全的 ESG 管理體系,包括:專門部門或職位職責,明確責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可以提供準確、及時的資訊和數據。例如:歐洲、美國市場有不同的揭露規範要求、碳稅機制等,要有專人負責研究因應(不是寫永續報告書小組成員)。
三、加强數據收集和報告能力
爲確保準確可靠的 ESG 數據,國內企業應加强數據收集和報告分析能力。
企業需與供應商、合作夥伴合作,共同建立透明的數據報告平台,加强內部數據管理和資訊系統建設。例如:範疇三的價值鏈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盤查、管理。
四、推動技術創新和能源轉型
企業為了能抓住客戶生意,維持永續競爭優勢,必須加强技術創新和能源轉型,推動再生能源的使用和碳减排等工作。例如:提供低碳產品爭取訂單。
五、訓練宣導形成文化
通過加强對上自董事會、下至員工的永續教育訓練,提高對ESG的認知支持與應對能力,形成企業文化。例如:董事會學策略、部門經理學執行。
結論
其實企業面對跨國企業客戶的 ESG 要求時,應視爲共同推動永續發展的機會。在生存競爭危機下,獲得商機,爲本身實現 ESG 成就光榮!
.
制定企業永續發展策略
由誰來定?如何制定?有何技巧方法?
董事會在 ESG 永續發展治理的範疇,引導我決定就此領域議題深入鑽研,並將研究心得分享。
一、最基礎的第一步:合規遵守四準則規範
這是董事會的職責,公司治理主管必須協助。依據
「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適用範圍最廣)第10條「四、公司治理運作情形:推動永續發展執行情形及與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差異情形及原因」中要求敘明董事會對永續發展之督導(含政策)情形
「上市上櫃永續發展實務守則」第7條董事會永續治理職責包括「制訂永續發展政策」。
永續報告書編製申報,參考 GRI 揭露項目 2-12 最高治理單位於監督衝擊管理的角色需揭露「最高治理單位的角色和高階管理階層在發展、核准與更新組織之宗旨、價值或願景、策略、政策,以及永續發展相關目標上的角色」公司治理評鑑評鑑指標4.1 揭露董事會對永續發展之督導情形(如:管理方針、策略與目標之訂定、 檢討、推動單位定期向董事會報告等。
二、如何制定有效企業永續發展策略
沒有標準統一範本,要依據各個企業的現況及發展目標,建議跟重大主題決定一樣,找出適用於您公司的最重要的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
例如:溫室氣體排放、勞工政策、採購策略和企業領導力等。收集信息,與顧問專家諮詢,確保符合投資者、客戶、員工、監管機構和當地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期望。
三、制定有效企業永續發展策略的 5 個技巧
制定永續發展策略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可以每年檢討一次。以下是技巧建議:
- 獲得高層領導的支持:讓高管參與並獲得他們的支持對於分配資源、設定目標和推動所需的變革至關重要。
- 與利害關係人互動:獲取員工、客戶、投資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意見,瞭解他們的期望和擔憂,接收不同的觀點和寶貴意見。
- 保持透明度:ESG以透明度為關鍵原則。當公開交流ESG目標、進展和障礙時,可與利害關係人建立信任和可靠性。
- 使用數據跟踪進度:使用數據對於有效衡量和監控公司的ESG績效至關重要。可以制定相關的關鍵績效指標 (KPI) 和指標來跟踪實現目標的進度。例如:收集和分析與能源消耗、排放、廢物產生、多樣性和包容性、社區參與等。
- 靈活及時應變:在不斷變化的 ESG 環境中,及時了解最新趨勢、行業基準和監管發展非常重要。並對 ESG 策略必要的調整,滿足不斷變化期望並符合不斷變化的標準。
結論
永續發展策略應根據行業、規模和地點量身定制。與您的企業目標和能力相結合,好的策略可以提高聲譽、吸引利害關係人、管理風險並取得長期成功。
推薦閱讀:
ESG 新時代來臨 – 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三種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