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太多遺憾的職場
我是淑玲老師,最近經常被企業、組織、學校邀約跨世代的課程,察覺新世代夥伴的創意無法被上層主管接受,而主管總是覺得新世代下屬越來越自私自利,對工作不上心,只想準時上班準時下班,對工作缺乏責任心,更有著玻璃心無法接受指導,不是悶著不說話不表示意見,就是工作做沒多久就想離職,在職場上不順遂會在社群媒體上評論毫不留情…..
每當談到職場新進夥伴常讓許多企業主不自覺深嘆一口氣…
在教育的現場,學生對學習沒有動機,討論報告分組時越是表達多的學生工作被分派越多,約定會議時突然鬧失蹤、同學找不著也不參加討論,在師長群組上溝通冷淡回應,已讀不回,課程出席率不佳…
你也正被這樣的氛圍困擾著嗎?你也越來越不知道如何與新世代夥伴相處、共事嗎?
師長很多時候刻意做好許多心理準備,正式面對面時還是招架不住嗎?是時候翻轉你的眼球,適度歸零,帶著善意用全新的觀念來展開刻意調整式溝通;我們更開放、更學習、更彈性!讓我們共同學習,低下頭、彎下腰,成為有彈性的新世代工作者及跨世代領導者。
[ 我認為跨世代是日常… ]
跨世代職場是日常,誰都無法選擇逃開
每個世代職場夥伴常問會問我一個問題:「老師,請問關於我的職涯,我接下來還要繼續在這裡嗎?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過去,只專職一份工作,求升遷、求穩定、求高薪、在退休時有著優渥的退休金走入退休,是讓人羨慕的成功人士軌跡。
現今時下年輕人要實現自我,不設限成功渠道,本質工作之外,還可以經營自媒體、做副業能接受很多種方式,所以他們很在乎有沒有自己的時間。
相對過去世代,把多數心力放在工作上,Z 世代即便有正職,一樣可以把副業像是小接單、Instagram、Podcast,TikTok 各類有趣好玩自媒體經營玩得很好。
變化是日常,跨世代團隊更是…接下來的職場不論在哪?
年輕 Z 世代歸屬感是從自身的喜好出發,其次才是團隊表現。所以跨世代主管需要刻意營造年輕世代個人表現的機會,當夥伴認同自己工作有所展現產生自我價值,進一步對團隊找到安全歸屬感,認同團隊才有意願用理解與主管好好相處。
而職場年輕夥伴們遇到挫折挑戰時,若更主動嘗試不同方式撐一下,堅持下去盡力克服,克服挫折的過程中更有機會找回自己的主場優勢,讓所屬的團隊成自己的助力。
21世紀的職場日常,是ㄧ場凡事從自己出發的生存戰,也是所有職場主管與夥伴們跨越的世代。
只要願意從自己出發調整!相信也會是新世代新拼博再開始、也是前所未見的嶄新突破與發現。
[ 對未來一片模糊,怎麼開始… ]
想要更快速的成功,跨世代更自主學習
畢業季過後,剛入社會的夥伴問我:「老師,我想要更快速的成功?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我想聽老師的經驗裡有沒有更快的方法。」
這世界變化太快,光是 3 年前進入新冠疫情、3 年後解封的生活就可能大不同,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下,職場走向多世代共事已成大勢所趨。
而「更快、更好、更有效率」不只是口號,已化為實際的渴望與行動,也激發 Z 世代『學得不夠』的知識焦慮。
Z 世代天生創意電量滿格,樂於擁抱變化、視變化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更願意主動透過學習,得到新的機會、接觸新東西,幫助自己成長。
面對變動快速的世界,ESG 議題也是跨世代最關切的議題,前 3 名分別是性別平等、氣候變遷和環境汙染。我們在許多微型創業裡都察覺這些努力實踐的足跡。
大量資訊渴望的日常,許多公司投入知識庫管理,員工想學任何東西,不管是書籍、線上或線下課程,都是免費的。
同仁只要許願想買的書,公司特定部門親自下單,最快時間內買好,由專人放到圖書館,發布借閱使用。比起「被規定」「被要求」、「被訓練」,Z 世代更 Buy IN 於「由自己開菜單」式的主動式學習。
跨世代已是日常,過去很有成效的而今沒有效果的活動,請別再做了,別只管用自己的想法做完整無暇的規劃,那沒有跨世代的參與都是單方的,沒法引起跨世代參與感,實施結果只會讓用心規劃者感到挫折。
也先別急著 Push,Z 世代對於速度有著自己的節奏與規劃,Z 世代不能沒有小確幸,我們要先試著支持每個無傷大雅的小確幸,之後,你會看到回到職場的 Z 世代,更專注、更樂在自我成長與學習。
想要看到跨世代的「快」能力,邀請跨世代參與共創,當啟動學習的熱忱後,「停頓等待」需要一點時間,慢慢來比較快,一切將水到渠成、成功會超越預期。
[ 我認為跨世代職場合作的關鍵… ]
打造多元團隊,跨世代團隊合作有秘訣
既然多世代是日常,如何讓多世代大軍可以「建立良好溝通模式、包容彼此文化差異」讓跨世代找到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合作秘訣,具體到底可以這樣做呢?這裡分享 3 個「好好」與 2 句「提醒」:
1 好好相處:能先同理、才能有機會引導發揮更好
前陣子有位主管氣呼呼地來找我,向我抱怨:「我真的覺得年輕人玻璃心,我跟他說是為他好,不然他將來遇到更嚴厲的主管⋯⋯哎,算了,我以後不說了,等著他未來遇到更糟的狀況,活該倒楣,他就不要再來哭著找我!」
「他說了什麼讓你這麼生氣呢?」
「他發郵件跟HR說我情緒管理太差,跟HR說:『我跟我的主管相處不來,我離職的原因是我的主管對我情緒勒索,我的心智受到創傷。』」「聽完之後,我又氣又沮喪,所以他表現不如預期我什麼都不應該說,難道還要跟他呼呼還說他很棒嗎?」
那位主管應該也想不通怎麼自己「好意」的指導,對方卻不領情⋯⋯我們想想這個情境,如果你是這樣的主管該如何應對?如果你是年輕的夥伴你該如何跟自己的主管相處呢?
從兩方的文字背後,我看到滿滿對對方的善意,而情緒當頭說出來的話成了利刃,傷了兩方,斷掉滿滿善意的傳遞。
此時,若是可以這樣做,「先同理」對方感受,「再引領」對方客觀地發現更好的可能,因為我們相信新世代願意自主學習,我們的引領會帶他們看見更好的自己。
*提醒:新世代主管的底線、決定跨團隊部署的表現
2 好好說話:你以為對方做不到,那些不說的,其實對對方不公平!
YouTube有一首經典歌曲,我記得歌詞是這樣的:
「我以為我能全力填滿妳感情的缺口|專心陪在妳左右彌補他一切的錯
也許我太過天真以為奇蹟會發生」
「我的關心妳依然無動於衷我的以為只是我以為
我以為我的溫柔能給妳整個宇宙」
「原來妳早就想好妳要留在誰的身旁|我以為我夠堅強卻輸得那麼絕望
少給我一點希望希望就不是奢望」
這首情歌歌手品冠「我以為」的歌,歌詞很有意思,聽起來好像是跨世代間傳遞愛的「你以為」,你以為對方的做不到,其實藏有對對方的設限,你以為你不說的溫柔是給予最大的宇宙,那些不說的對方不知道的。
別天真了!其實永遠也不會明白,也感受不到那個你用心打造自在的空間。
新世代的世界裡只有為自己選擇,為自己定義,如果合作時你不想失望,就別用自己標準裡的好去對待新世代,讓我們嘗試更更客觀公平的角度,我更慢慢喜歡上新世代勇敢「為自己生命負責」的特質。
嗨!夥伴們,謝謝你耐心看到這裡,如果有機會聽聽這首歌,天呀!比喻多世代的相處,好有感!
3 好好瞭解:重新認識團隊,才能真正幫上團隊!
近期有許多主管跟我談起幫夥伴升遷的考核過程,過去我們眼巴巴看著升遷的清單有自己的名字,上層挑選了我們,是一種難得的賞識和肯定,很容易表現出感恩。
如今新世代對升遷無感,因為新世代年輕人覺得進入公司付出勞力,有表現被拔擢升遷,是很合理而且自然的事情。
年輕人反而不太能理解,「又不是我去求主管要給我的」,主管自己要給我,為什麼要表現出「感激涕零」的樣子?
有時遇到透過長時間耗費工時得到的工作升遷還會避而遠之,像躲瘟疫一樣的,新世代夥伴們到底怎麼了?
這些與我諮詢的主管常說:
「你都已經升上來,為什麼不能表現認真一點、努力一些?」
「為什麼年輕人如此自私,都不會感恩?」
「明明是給你機會,機會只有一個很難得,為什麼不把握?」
現在的夥伴想的跟我們以前不一樣,而且差很大,過去沒有交代清楚的升遷,我們不會管原因,先感謝且收下機會,默默努力爭取下一次的機會。
而現今拔擢升遷之前,務必先說明清楚「上層決定選擇你升遷」的意義,說清楚有兩層意義:第一讓同仁知道不是理所當然,第二讓同仁知道自己勝出的原因。
對年輕同仁覺得自己做得好公司就該被肯定;而在主管角度,肯定和提拔升遷則不同。
「肯定」是在於同仁個人表現;「升遷」是在於有助團隊績效與關係。主管必須說清楚讓年輕同仁知道,不是「你有做事就該被升遷」。
公司更在意「自願為團隊績效付出的同仁」,包括除了本身表現符合公司規定,還能夠幫助公司「引領」、「提出質疑」、「解決問題」、「團隊共同成長」的人。
因此,要明確讓年輕同仁知道被提拔的原因,賦予同仁成就感。並且明確指出:同仁具備哪些潛力?哪些資資?是公司看中且是個人相對其他同事優秀的地方。
跨世代主管有策略帶動同儕仿效的氛圍,藉機讓同仁也產生「想爭取的意願」。
職場諮詢中有太多的失敗案例,因為升遷的過程讓雙方受傷,而錯失全力以赴認真的同仁,若是沒有離職也因為「這不是自己所要的」萌生離職的行動,職場表現興趣缺缺、意興闌珊,不如公司預期,沒多久也會主動請辭。
所以,重新認識團隊的屬性,欣賞原有的優勢,當然也包含「還有哪些能力需要增加?」及「目前還有哪些不足需要調整?」更好的潛在優勢。
這樣才能激勵出同仁自發性的意願,以及適時協助補強該有的能力,升上位置之後,才能發揮公司期待的最大效果。才能在相處的過程中讓員工與公司雙方都能感受到績效與關係並重的氛圍。
不會在員工與公司哪一天選擇在一起或是分手時,帶著負向陰影離開,願意正向回顧一起攜手的職場歲月,大步向前走向下一個新的職場里程。
當然,能做到所有的事都需要主管刻意思想,用著信心的眼,堅持相信、願意持續用不同方式去理解,才能引領團隊看見跨世代的不同,展開行動。
*提醒:新世代主管願意理解、打造跨團隊部署的新視野
4 1.0 的主管,無法駕馭 5.0 的夥伴
我們的世代不斷地演進,職場不斷地變化,此時是傳統與現代交會的關鍵時代,跨世紀觀念與科技所引發的衝突已是日常。
1.0 的主管無法駕馭 5.0 的夥伴,跨世代主管唯有不斷地用著包容與體諒,讓自己跟著升級,讓自己有機會放下情緒,刻意用對的策略來經歷這一段很特別的年代。欣賞這一個「為自己生命負責」的新世代!
希望讀者們喜歡今天的專欄內容,接下來的專欄內容將陸續分享職場常用的從個人精進到團隊引導的操練技巧,期待這一系列的文章帶給您職場嶄新力量!讓我們在職涯路上共同成長,也歡迎您留言讓我知道你看完的心得與有興趣了解的主題,「成為 2.0 新世代職場導師」
我是「新世代職場導師」吳淑玲,專欄內容將陸續分享「新世代職場導師」不同職場的常用操練技巧,期待這一系列的文章帶給您職場嶄新力量!讓我們在職涯路上共同成長,「新世代職場導師」下次見!
推薦閱讀:
吳淑玲老師 專欄